2019年4月份,美国奇幻神作《权力的游戏》将迎来终结季,虽然有美国会拍《权力的游戏》前传的传言,但也代表这开播九年的美剧奇幻神作,终于告一段落了。而2011年开播的《权力的游戏第一季》,便是这部美剧神作的开始之作。
伯光算不上是《权力的游戏》资深粉丝,更不会有看过美剧《权力的游戏》,从而就看轻很多国内的古装剧,动不动我“大权游”如何如何牛,我“大权游”哪里哪里好。恰恰除了美剧《权力的游戏》,原著《冰与火之歌》已有的五部,伯光又都反复看过的。
如果要总结《权力的游戏第一季》在全系列的地位,这是一部非常贫穷,但剧情非常还原原著的神剧。
《权力的游戏》第一季的故事剧情如果要总结,就是维斯特洛大陆上现在的国王劳勃前往北境去找自己封臣还有过去帮自己打江山的好基友,也就是北境之主临冬城的城主奶德。第一集前面的引子遇见异鬼,其实在野外走了七季,根本不重要。
前面主要就是奈德一家找到冰原狼,然后给自己子女一人一只,而私生子囧雪诺也有一只,还是全身都是白色的。然后就是劳勃等人到了,他们出去打猎的时候。奈德儿子布兰爬墙撞见了王后和哥哥的乱伦之爱,被推到了墙下。
从这里开始,《权力的游戏》第一季故事主要就分成了四条线,一条线是奈德答应劳勃前往君临当首相,一条线是留下照顾布兰的母亲凯特琳发现有人要杀布兰,然后调查到刀后前往了君临告密。
还有两条线,是后来作为主角的囧雪诺前往绝境长城,至于最后的一条线,当然就是前期几乎和这边大陆没啥交集的龙妈丹妮莉丝了。
《权力的游戏第一季》故事剧情详细就不赘述,主要体穷的在哪一方面呢?
首先:《权力的游戏第一季》的投资不高
根据官方的资料显示,《权力的游戏》第一季总共是6000万美元,感觉数量还是不少。但总共十集,每集就只有600万美元。这在人工高昂的美国不算大投资,这就导致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权力的游戏》第一季基本没啥大场面,我们看电视剧临冬城感觉规模还行,但看上去总共十几个人,加上国王劳勃的也就二三十人,国王劳勃的卫队居然只有几个人。虽然原著是以中世纪为历史。
西方中世纪的建城和人数规模,肯定远不能和中国比较。但原著当中的描写,人数和场景规模,以及场面还是比较大的。这个从《权力的游戏》设定集,再到小说封面,其实都能看出来这个现象。
其次:《权力的游戏》第一季的大场面基本没有
伯光也原以为《权力的游戏》只是部讲欧美政治权力斗争的严肃剧,实际上看过原著小说后,发现第一季虽然没有“黑水河之战”这种大场面,但战争场面还是有不少。特别是涉及的人数和复杂程度,远不是电视剧能比较的。
比如布兰的妈妈凯特琳从君临回来,遇见了刚林绝境长城回来的小恶魔,凯特琳当时以为是小恶魔要杀布兰,就把小恶魔带到鹰巢城自己的妹妹莱莎那里,莱莎想要让小恶魔飞(就是扔下悬崖摔死)。
结果莱莎答应小恶魔骑士挑战的做法,小恶魔指定的雇佣兵赢了比赛,他们出去的时候遇到了山丘野人部落。结果口才惊人的小恶魔说服了野人部落成为他的下属。他们刚出去的时候,小恶魔就遇到自己父亲泰温集结的军队,才得知奈德在君临因为要抓王后被抓了,要和北境的军队打仗了。
原著里面,泰温根本不在意小恶魔的生死,让小恶魔和他的野人部落打前锋,相当于送人头,正规军在背后坐收渔翁之利。原著里面有大量战争的细节描写,而且野人部落各个部落,还有人数比电视剧起码多一倍不止,打得十分惨烈。
但电视剧《权力的游戏第一季》里,最后两集这个战争场面,小恶魔刚冲锋就被打昏了,醒来就一地的尸体和收拾战场,战争就结束了,这是典型省钱的办法。当时的剧组是没有办法拍摄“黑水河之战”这种大场面的。
最后,可能就是因为钱的问题,《权力的游戏第一季》还有第二季,大场面只能尽力还原,如果还原不了就只能忠实原著了,于是我们看到《权力的游戏》前两季有大段大段的文戏,全是聊天那种。
作为看过原著几篇的读者表示,电视剧前两季确实非常忠实于原著,只是在人数和一些场面和细节上有简化。但这样大段大段的文戏,除了对欧美剧感兴趣的观众,你就是将《权力的游戏》吹破天,很多普通国人也欣赏不来,因为文戏太多显得非常无聊。
不管如何,《权力的游戏》第一季在尊重原著的情况下,在有限的资金下,做出了欧美架空奇幻,甚至是古装剧的标杆,成为2011年全世界都非常显著的一个文化现象。
相反,有些国产剧号称投资多少多少亿,却在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这便是态度上的差别。今年《权力的游戏》终季将要开播,国产剧发展到现在,希望能够学习经验,有所进步吧。
更多关于《权力的游戏》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25部世界经典战争片简介
此处说的“战争片”,是采用狭义的范围,即正面描写20世纪正规战争的作品,因此刻画古人的《斯巴达克斯》或反映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影片没有包含在本专辑内。
电影作为综合艺术媒介,非常适合表现战争题材。好莱坞从一开始便把镜头对准硝烟弥漫的战场,如第一部荣获奥斯卡大奖的故事片便是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空战的《铁翼雄风》(Wings);描写二战的影片在我国上映的最多(可能是因为我国跟英美苏联一样参与了反法西斯之战的缘故吧),但不幸的是,其中的经典作品从未在我国正式公映。好在如今电影艺术早已不受胶片的束缚,靠录像带、VCD和DVD照样可以领略炮火连天、血肉横飞的亢奋和惨烈。
必须指出,本文对于战争片的排名和推荐,主要根据它们的艺术成就,而非衡量它们的史料价值。描写一场确有其事的战争,创作者的立场很重要,美国人看二战跟德国人肯定不同。在二战期间,好莱坞拍摄的该题材影片有着浓重的宣传倾向,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往往“报喜不报忧”,这些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社会作用,但作为艺术则缺乏生命力。
二战结束后的十年里,好莱坞仍然保持了这种英雄主义基调,直到50年代中期,战争片才开始改变“我方即好人、敌方即坏人”的幼稚概念,同盟军军官的人格缺陷得以展示,而德军、日军人物也渐渐不再遭脸谱式抹黑。好莱坞对于越战的描写基本上都是站在怀疑、批判的角度,反映了该场战争在美国得不到普遍支持的大众心理。由于越战的影响,70年代推出的二战片也转向讥笑和嘲讽(在60年代,二战片被拍成一般动作片)。近年来,好莱坞对二战的态度又发生了改变,在肯定正义战争的同时,对战争细节的真实描写及人物心理的准确把握,使得二战片飞越到一个全新的台阶。
经典的战争电影其实很多,按时间分:有古代的,二战的、越战的...按地区分:有好莱坞的、英国的、中国的...等等,可以搞多个专辑。这里,我们只是以周黎明(著名影评人)归纳的“好莱坞十大战争片”为蓝本,结全网上很流行的“十大经典战争片”、“十大二战经典战争片”等几个版本,做了这个有25部经典战争电影的专辑。
1.《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1979)
该片表面上在讲越战,但在所有著名的战争片中,它可能是“升华”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于任何战争,甚至广而言之说它表现任何人生经历都不为过。影片虽然不乏对战争的正面描写,但它的精髓是刻画人性中的黑暗,难怪它不是以越战记录为蓝本,而是改编自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经典名著《黑暗之心》。
影片讲述一个疯狂的美国军官在柬埔寨丛林中建筑恐怖王国的故事,马龙·白兰度扮演的这名军官镜头不多,台词和处理均很“虚幻”,仿佛是一种力量,而不是某个人;若再“虚幻”下去,那就要变成《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大家长了。
本片是电影大师科波拉的战争史诗片,是他对于战争暴力造成人性异化的一种反思。影片巧妙地将现实主义的题材和象征意义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战士沿河寻找白兰度的旅程为线索,展开了一种近乎荒诞的“实况记录”。影片具有一种“大歌剧”般的风格,夸张而华美,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在飞机上播放瓦格纳《女武神》主题音乐的轰炸场面是这种风格的集中体现,也是本片的经典场景之一。
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该片的新版本,比原来的版本多了将近一个钟头。
2.《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1998)
该片中有一个重复出现的细节颇耐人寻味:士兵们把牺牲了的战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写一遍,而不让他的家人看到血迹斑斑的原件。此举的动机无可指责,但细细想一下,您不觉得原件更珍贵吗?传统的二战片好比是这重新誊写的家书,已经抹去了血迹和弹孔;而本片给我们看的是原件,因此我们震惊、颤抖,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通过滤镜观察战争。
当代头号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在此不仅建立了又一座艺术丰碑,而且奇迹般地将一向无法协调的思想倾向和戏剧元素加以融合。他并没有贬低二战的正义性,但他提出了个人生命价值的命题,并在影片中直接讨论;他打破常规在片头大段描写诺曼底登陆,但人物的塑造并没有因此被削弱;他的战争戏跟非战争戏泾渭分明,但影片的整体感非常好。他那超凡的叙事能力为观众提供了见“树”又见“林”的战争场面。
这是一部肯定二战、又宣扬反战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现极端暴力、但从骨子里赞美人性与和平的作品。
3.《野战排》(Platoon,1986)
大导演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的第一部,获四项奥斯卡大奖。
本片以导演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越战的主要一面,即美军在前线的所作所为。影片的主要戏剧矛盾源于一名讲人道的军官和一名非理性的军官的冲突,但没有图解反战思想的痕迹。
在人物和事件、思想和艺术的综合方面,本片没有偏颇,是一部百分之百的优秀战争片。
4.《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957)
这部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的英国片有着英国式的严谨结构和绅士般的节奏。影片反映二战期间一群英国士兵在日本战俘营的故事,虽然没有什么正面的刀枪交锋,但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颇独具匠心。
影片前半部份:英军战俘不畏日本军官的折磨,支持原则,维护尊严;但影片到后半部份,角色似乎发生了转换:日本军官从恶魔的外表展现人性的一面,而英国军官在面对必须炸毁自己兴建的桥梁时表现出来的僵硬思维,同样令人惊讶。
本片可视为是三个军人的故事,每个人身上既有着民族性,同时也有独特的个性。日本军官齐滕大佐外冷内热,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灭他的人性;亚力克·金纳斯扮演的英国军官浑身上下都充满尊严,但似乎有点走火入魔;威廉·霍尔登扮演的美国军官有点流里流气,但他应变能力强,关键时刻也能明辨是非。
大卫·里恩的作品都讲究气势,以现代观念看许多场景都偏拖遢,但跟整体的表现手法很一致。
5.《巴顿将军》(Patton,1970)
一部关于二战将军的史诗式传记片。它把巴顿将军塑造成一个既高大雄伟、又具体实在的艺术形象,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点”;不仅功勋垂世,而且“劣迹”昭彰。
影片描写战争史实,但镜头几乎一直对准主角,巧妙地让人们从巴顿的威力中感受德军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开场戏——在美国国旗撑满银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长达五分钟的开场独白。这是高难度的反传统处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影片的战争场面宏伟壮观: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砾,怪石嶙峋;银装素裹的草原,硝烟弥漫,大自然的优美景致和战争的氛围交织成一幅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6.《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1930)
这部当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浓厚反战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战期间参军的一群德国少年兵的经历。
导演手法细腻、流畅,开创了使用升降机拍摄大场面,把对白、音响和配乐混合录制的手法。影片结尾处主角捉蝴蝶被子弹击中的镜头,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7.《猎鹿人》(Deer Hunter,1978)
本片从三名炼钢工人加入越战,反映出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影片明显地分为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三个部份,每个部份互为补充,让人们看到战争造成的肉体伤残固然触目惨痛,精神伤害却更为惊心。
影片的主要细节是一个名为“俄国轮盘”的游戏:越南军人在左轮手枪中只装一颗子弹,然后要美军战俘往自己头上射击。但这种残酷的游戏却像毒品一样,吸引了其中一名美军,以至于他回到后方仍不愿返回家乡,却自愿留在越南从事这种生命赌博。
该片节奏缓慢,叙事松散且富有跳跃性,既显得有大气,又显得导演缺乏基本功。本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
8.《最长的一天》(The Longest Day,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写盟军登陆诺曼底的经典之作,云集了众多当时的超级男明星,阵容之强,在战争片中极为罕见。但明星们在此没有什么出风头的机会,因为整部影片以叙事为主,从各个方面(包括美军、德军、法国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当时的战局,人物塑造处于从属地位。
本片被认为是以传统手法正面表现二战的盖棺之作。
9.《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
本片荣获八项奥斯卡大奖,是20世纪拍摄的表现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
其实影片主要篇幅用在描写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军的生活,对军界内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如偷情、虐待小兵等均有详尽披露。
日军飞机偷袭珍珠港乃本片的压轴戏,同时也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个大框架与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场上吹号哀悼战友的一场戏颇有点睛之妙。
10.《虎!虎!虎!》(Tora! Tora! Tora!,1970)
如果您想通过观看战争片,了解某场战争的前因后果、战略战术,本片是最佳选择。这部由美国和日本联合制作的影片,细致地呈现了双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军事和情报的发展。影片在观点上不偏不倚,极其客观;在细节上不厌其烦,忠实史实。它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则未下功夫。
“虎!虎!虎!”是日本空军在轰炸珍珠港时喊出的口号。该片的轰炸场面很壮观,当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满电脑特技的45分钟轰炸戏,毕竟现代科技在表现宏大及难以再现的场面时有着独特的优势。您若对《珍珠港》片尾美军轰炸东京的史实感兴趣,有一部1944年出品的影片《东京上空30秒》详细叙述了这段故事。
11.《太极旗飘扬》(Apocalypse Now,2007)
一九五零年春天,哥哥Jin-tae与Young-shin结婚。虽然生活艰难,Jin-tae仍为弟弟Jin-seok的学业和将来而打算。可是六月二十五日韩战开始后,三人的命运因战乱而开始改写。
韩战爆发后,三人由战场前线的汉城逃至大邱,可惜Jin-tae和Jin-seok两兄弟到大邱后却因为总统法命而被迫入伍。由于战情紧逼,两人未经训练便即被派往前线洛东江与北韩军队展开激战。Jin-tae爱弟深切,向自己的上级提出要求,以自己披甲上阵来换取弟弟免除军务。Jin-tae于是奋勇杀敌,虽然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在另一方面却付上沉重代价……
12.《珍珠港》(2001)
雷夫与丹尼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死党,两人对于飞行从小就十分有兴趣。长大后,时值二战时空,两人一同加入美军飞行队伍。受训期间,雷夫结识了军中护士伊弗琳,两人迅速入爱河。
此时美军决定派出精英部队前往欧陆,协助欧洲各国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雷夫自告奋勇前往参战。于是将伊弗琳托付给丹尼照顾,不久之后,欧洲传来噩耗,雷夫的座机在空战中不幸遭德军击落,生死未卜。伊弗琳与丹尼得知噩耗后,只能互相勉励对方。但是爱情的幼苗却悄悄地萌芽。
就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现在伊弗琳与丹尼驻扎的珍珠港。正当三人不知如何面对这个难题时,日军也悄悄地准备偷袭珍珠港。雷夫与丹尼这对好朋友又是情敌,还得一起并肩作战,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开打,两人只能将儿女私情暂时抛在一旁,共同为自由、正义而战。
13.《黑鹰计划》(Black Hawk Down,1999)
1993年10月3日,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街头.由美国陆军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部队的120名特种精英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受命深入摩加迪沙完成双重使命:为当地群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捉拿索马里军事政府的两名高级将领。意外发生了,由于准备不足和情报错误,美军陷入了包围。更遭的是,两架运送美军的黑鹰直升机被索马里军队击落,其中一架黑鹰上的全部官兵当场死亡,另一架黑鹰的驾驶员陷入索马里军队控制区。被隔绝在摩加迪沙街头的美军一方面焦急地等待救援部队,一方面又要想办法解救黑鹰上的队友。黑夜渐渐降临。在充满敌意的城市中,这一小队美军仿佛风雨飘摇中的孤舟,随时会遭遇灭顶之灾。他们与索马里军队发生了激战,结果美军有18人阵亡,73人受伤,索马里军队有上百人阵亡。一场原本计划1小时完成的突击行动,变成了15小时的漫长煎熬。经验丰富的三角洲部队老兵和年轻的游骑兵部队官兵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弥补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领悟到战友之间生死之交的兄弟情谊,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14.《风语者》(Windtalkers,2003)
本片是导演吴宇森进入好莱钨的战争大片之一,继承吴导一贯风格,整个影片非常大气,再加上尼古拉斯的精湛表演,使整部电影壮观而又火爆。影片描述美日对抗一开始,日军总能用各种方法破译美军的密电码,这令美军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1942年,几百名纳瓦霍族人被征召入伍,因为他们的语言没有外族人能够听懂,所以美军将他们训练成了专门的译电员,人称“风语者”。作为美国海军的秘密武器,每个“风语者”都肩负着美军的至高机密,因此,他们也受到了特别的“照顾”--每个纳瓦霍译电员都由一名海军士兵贴身保护,一方面确保其人身安全,另一方面,如果译电员即将被日军俘获,保护者必须杀死他以保证密码不外泄。海军陆战队员乔·安德斯(尼古拉斯·凯奇饰)就是一名译电员保镖,他奉命保护一个名叫卡尔·亚兹(亚当·比奇饰;另有资料说这个角色的名字叫本·亚兹,笔者也无从判断那个正确,请以影片为准)的纳瓦霍士兵。在残酷的塞班岛战役中,被俘的命运就在眼前,执掌他人生杀大权的乔陷入了道德与军命两难的抉择:他到底能不能、该不该在紧急关头杀死已经和自己亲如兄弟的本,以履行军人的职责、保护美军的军事秘密呢……
15.《兵临城下》(Enemy at the Gates,2001)
《兵临城下》是根据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纪实小说改编,瓦西里也是确有其人,按照当时苏联的宣传,瓦西里在二战中一共毙敌400余名,影片描述瓦西里·泽索夫(裘德·洛)是乌拉尔山区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练就了瓦西里的好枪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响后,瓦西里应征入伍。他一枪毙敌的绝招在不到十天的战斗里就狙杀了40多名德国兵,一时间“瓦氏神枪,例无虚发”的神话传遍整个战场。然而在之后的几天,苏军的狙击兵也连连被人枪杀,对方同样只使用一发子弹。真正的对手来了!与此同时党代表达尼洛夫也向瓦西里的爱人——女狙击兵塔妮娅(瑞切尔·薇兹)发起了“进攻”,一时间瓦西里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高手过招,最忌心浮气躁,对于狙击手来说,错误永远是致命的,哪怕是最小的。“整个早上都在等,为的是不让瞄准镜的反光暴露位置……太阳转过去了,对面的掩体后隐约有闪光,难道狙击手就在后面,难道是伪装……子弹穿透了钢盔……有人在惨叫……是圈套!枪响了……”瑞切尔·薇兹
16.《太阳之泪》(Tears Of The Sun,2003)
这次,刚刚在《哈特的战争》中塑造了一名二战军官的布鲁斯·威利斯再次披挂上阵,饰演一位忠诚英勇的美国海军下属“海豹”特种突击队的队长沃特斯。由于出色的军人素质和对命令的绝对服从,沃特斯被海军秘密授予了一项使命——率一支精干的“海豹”分队前往尼日利亚的丛林,营救一位支援当地医护工作的美国医生莱娜·康德里克斯(莫妮卡·贝鲁奇)。在沃特斯的带领下,海豹小分队顺利地在非洲丛林腹地搜寻到了正在为当地难民们提供紧急医疗服务的莱娜医生,就在突击队员们按照命令营救她回国时,计划突然生变,莱娜坚持要把正在她照看下的70位难民一起带出边境,否则她誓死也不会离开这里。看着坚定地选择了和自己的病人生死与共的女医生,沃特斯不得不面对他军人生涯中第一次命令和良心的冲突,是奉命强行带走莱娜医生一个人去复命?还是让自己的部队带着这几十个老老少少身染疾病的难民、走入叛军盘踞、且充满着种种未知危险的原始丛林?当军人的天职和道德发生矛盾时,哪一个更重要?
17.《父辈的旗帜》(Flags Of Our Fathers,2005)
伊斯特伍德、斯皮尔伯格、金牌编剧保罗·哈吉斯联手打造的二战巨片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电影大师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百万美元宝贝》、《撞车》的金牌编剧保罗·哈吉斯,他们三人合作,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一谜底已然揭晓。由三人携手打造的二战巨片《父辈的旗帜》于10月在美国首映。该片成为冲击明年奥斯卡奖项的热门影片。
1945年2月,欧洲战场上的硝烟已渐渐隐去,但在太平洋战场之上,炮声仍在升级。其中最关键也极血腥惨烈的一场当属硫磺岛战役,短短一个月里先后有22000个日本人和26000个美国人战死。2月19号之后,海军第五师开始试图占领高地,胶着到第五天,美军严重死伤,而日方也被迫撤退到岛屿的岩洞中。为了带给士兵们希望,一天清晨,第五师收到了插旗指令。冒着险象环生的枪炮不断,六名美国士兵将美国国旗插上了硫磺岛最高点。那一刻,△△社摄影师按下了快门,18个小时后照片传到纽约,从此,这六名士兵成为了举国英雄!海报、图片、巧克力、甚至连草莓蛋糕上都铺天盖地地有了这张照片的影子,可谓家喻户晓、人人崇拜。因为照片的轰动影响,在战争中幸存的3名插旗英雄被政府调回了美国。对于急切需要财政支援的政府而言,他们更该做的不是在战争中出生入死,而是顶着“英雄”头衔来往巡回于全国,推销战争债券以筹集款项。扮演着“完美的英雄”,发表着感人至深的演讲,这群并无意成为英雄且永远也无法摆脱死难战友阴影的18,9岁孩子们,人生彻底改变......
18.《U-571》
海战经典,独一无二
二战期间,德国的海上传统力量并不占优,所以德国大量发动潜艇战,用这种幽灵般神出鬼没得战术,让盟军损失惨重。因此,掌握德国潜艇的动向变得异常重要。“U571”就是一艘纳粹潜艇的代号,本来只是德国众多潜艇中的普通的一个,但是通过一次周密的策划,盟军:9人小分队冒死强行登上U571潜艇,从此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水下旅程。
盟军小队夺取了密码发报机,有了这个装备,盟军就可以掌握德国潜艇的动态了。但就在任务已经完成的时候,德军援兵赶到,炸毁了接应的美国潜艇。9人小分队被迫困在已受重创的U571号上还击,而相继而来的还有更多的灾难性打击……
《U571》绝对是一部大制作的影片,但是他没有陷入大场面和电脑特技的误区,每段潜艇外的大场面之后,总要回到狭小的潜艇船舱中,以留给演员们足够的妙言空间,并交待潜艇内部发生的新的危机。导演这种巧妙的空间转换的安排,是影片的情节间产生了足够的张力,使得整个影片紧张的让人喘不过气。以至于连当年在此种潜艇上服役的军官都惊叹不已。
19.《红色警戒》
二战墓志铭:在理智与疯狂之间只有一道“细细的红线”。
与《U571》一样,《细细的红线》是一部一问世就被公认为经典的影片。《红色警戒》描述的是美国与日本在瓜达康纳尔岛的战役。整个影片都是围绕着男主角一个人展开的,士官长威尔士所在的连队负责从日本人手中夺取210号的阵地,在经过了持续数月精疲力尽的斯杀与流血后,他的连队终于攻克了210号阵地,但是这次胜利只是战争中的小小一步,无休止的战火还要继续,而威尔士也在随后的战斗中牺牲。
《红色警戒》绝对是一部值得进电影院观看的影片。很多人惊叹,原来战争片可以拍得如此美丽,在片中多次出现写意的风景尽头,展现了太平洋岛屿的蓝天、碧水、青草还有嗷嗷待哺的幼年生命,但是这美丽的大自然却全部笼罩在战争的炮火下,而人类的生命也在自己所创造出的战争中无比脆弱。影片在1999年力压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虽然很多人对《红色警戒》是否超越《拯救大兵瑞恩》表示质疑,但是《红色警戒》的经典地位却早已得到公认。
20.《坦克大决战》
二战影片库的巨型坦克
这部影片是公认的描写坦克战最经典的影片,影片该片改编自1944年秋季开始的“阿登反攻”。影片中虽然有大量的虚构情节,但在大的战略上却十分尊重史实。德国的“虎王和虎II”重型坦克是二战中威力最大的坦克,直到二战结束,盟军始终找不到有效对付它的办法。电影《坦克大决战》就是讲述盟军在坦克战中陷于被动,在坦克战的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但是德军坦克耗油量巨大,而由于步步紧逼,也使得德军战线过长,补给发生困难。盟军将领虽然在坦克战中没有办法,但是却发现了德军战略上的弱点,诱敌深入,切断敌人的补给线,最后取得胜利。
该片的导演肯·安纳金很好的把握了叙事节奏,加上老牌演员罗伯特·瑞安、查理斯·布朗森的倾力表演,使得影片不管在娱乐性方面,还是在重现战争方面都成为经典。
21.《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对于德国纳粹是永远的噩梦
80年代的鸿篇巨制,冷战末期获得美国电影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苏联电影,真实、恢宏的战争场面在现代战争片中无出其右者。《莫斯科保卫战》长达300余分钟,分《侵略》、《台风战役》两部,拍摄过程历时两年,约有五千名士兵、近一万名群众、二百五十余名演员、二百零二名摄影师参与其中。本作从德至苏、从高层决策至基层部署、从后方帷幄至正面战场,全方位地展示了二战欧洲战场的首次胜利——莫斯科保卫战,讲述了德国法西斯不败的神话是如何被粉碎的。
有人说,好莱坞电影和欧洲电影以及苏联电影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好莱坞电影的镜头剪接刺激,使用眼睛观赏的;而欧洲和苏联电影相对缓慢,使用来感受的。《莫斯科保卫战》虽然是一部场面宏大的战争影片,但是仍然可以让人感受到很多东西。比如该片最经典的台词: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因为身后就是莫斯科!短短的一句台词,我们却可以从中感受到苏联战士无比的民族自豪感,和以死抗战的决心。从这句话中也不难理解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为什么会在此遭受了二战以来的第一次惨败。
2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在静悄悄的黎明面前
又是一部中国观众非常熟悉的电影,不过中国人民认识她的时候,她身上却没有经典电影的光环,而是被打上了宣扬战争恐怖论的标签。国人走入电影院,去观看这部影片是为了批判她而去的,但当人们走出电影院,全都被她深深地感动。这部影片是苏联电影艺术的代表,影片像散文诗一样,婉婉道来,却又扣人心弦;节奏不紧不慢,却比快节奏剪辑更加让观众喘不过气来。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三个小时,等影片结束,观众已经深深地融入到电影中的世界。
这部影片是公认的,反映战争残酷的经典影片,但是纵观整个片子,几乎没子弹射入人体,没有残臂断肢,但是却把战争的残酷性刻画的淋漓尽致。和那些靠大量血腥场面换取人们感官刺激满足的影片这部片子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它又比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显得高明。
23.《伦敦上空的鹰》
1969年出品,由英国精英群起出动拍摄而成,片中战机遮天蔽日的空袭场面拍得壮观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24.《中途岛之战》
1976年出品,二战影片多以西线为背景,这部是极少以东线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阵容强大,海战场面真实,使本片维持了相当的趣味性。
25.《战场》(Battleground)1949
导演:威廉·A·韦尔曼(William·A·Wellman)
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与美军在比利时的巴斯托涅镇(Bastogne)发生遭遇战的故事。当时,德军元帅冯德伦斯特企图在欧洲的西部战线进行最后一次大反扑,不料在巴斯涅镇被美国空降步兵师奋勇阻截下来。德军包围小镇,胁迫美军投降,但美军宁死不屈,终于获得最后胜利。此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员来饰演片中要角,编剧刻划个性鲜明,导演韦尔曼也拍得细腻,因此能生动地重现战时气氛。全片外景在欧洲西部高原拍摄,白云覆盖的天然美景和严寒气候,透过杰出的摄影更加强了戏剧张力。压轴的战争场面处理得十分紧凑刺激,堪称一流的战役电影。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行业也越来越多元化。2021年,新电影《死亡游戏》在全球热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死亡游戏》以网络游戏为主题,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参加了一场虚拟游戏,却不想到自己卷入了一场现实版的死亡游戏中。每个玩家都必须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如果未完成就会被淘汰,淘汰者将会遭遇可怕的惩罚甚至失去生命。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引人入胜。
影片在制作上也有很多亮点。首先,电影的画面效果非常出色,虚拟游戏场景的设置非常逼真,让人有置身其中的感觉。其次,影片中的演员阵容也非常强大,包括许多新生代演员和实力派演员。他们的表演非常出色,完美地诠释了每个角色的情感和心理。
此外,电影的主题也十分有深度。在虚拟游戏中,人们能够释放自己,逃避现实的束缚,但是现实中却必须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影片传达了一种警示,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勇敢面对困难,不能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
总的来说,《死亡游戏》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其赢得了观众们的认可和好评。影片的制作、故事情节和演员表现都非常出色,引人入胜。同时,电影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勇敢面对挑战,这也是影片的一个重要主题。相信这部电影将会成为未来的经典之作。
上一篇:今年新出来的策略游戏
下一篇:今年新出来的火爆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