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上班“摸鱼”,以前叫“偷懒”,或者谴责的意思更重一些,叫“偷奸耍滑”、“偷懒取巧”、“消极怠工”,都是贬义词,是对上班工作不认真,上班时间内干私事、对工作敷衍了事的消极态度的一种否定。而现在流行的“摸鱼”这个说法,既不是褒义词,也不属于贬义词,姑且算中性词吧。“摸鱼”这种说法比较委婉,听起来不刺耳,既有一种戏称的味道,又有一种对所从事的过重的工作负荷和较低的薪酬待遇的一种不满和变相的反抗的意味。
那么,上班“摸鱼”究竟是对还是不对呢?究竟应该肯定还是应该反对呢?
这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站的角度不一样,看法也就不一样。
本文从单位内部上下级的不同角度以及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的不同角度这两个方面来做一些浅显的探讨。
首先,从单位内部上下级的不同角度看,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一些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人,觉得工作任务太重,工作压力太大,工资待遇又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但又不能不遵守工作纪律,不能不服从工作安排,且暂时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于是,个别人就采取上班“摸鱼”的态度,在上班时间内时而偷个懒、上上网、打打游戏、办点私事之类的。
上班“摸鱼”的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得自己当然是对的,以为这是逃避压力的一种方式。
但是,站在单位上级的角度,认为上班“摸鱼”肯定不对。
众所周知,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一个单位、一个团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且有所发展和壮大,当然需要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实认真。全体员工要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才能保证工作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如果员工在上班时间内有“摸鱼”的做法,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会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工作质量的保证造成不利的后果。如果一个单位上班“摸鱼”的员工多了,单位领导不从严管理,不认真整治这种不良风气,任其泛滥下去,这个单位离垮掉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任何情况下,上班都不允许有半点“摸鱼”的做法。
从如今内卷现象非常严重的角度看,上班时间内适度“摸鱼”,也是一些压力太大的员工为了保全自己健康的一种应急反应。
如果一个单位的老板盲目扩张,或者过度追求高利润和低成本,势必让员工处于一种高速旋转的内卷状态中。
例如,经常让员工加班加点且不给加班费或者给得很少,或者完全不顾员工的身体健康,不断地给员工派活加量,让员工完全得不到喘息的机会,威胁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员工在这种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肯定希望让自己适度放松一下,摸一下鱼。因为,既然老板不考虑你的身体健康,那就得自己想办法保重自己的身体,不能让自己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高度疲劳的工作状态中,把自己累垮。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员工,如果自己累垮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就塌了。
我以为,在这种长时间的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适度“摸鱼”,无可厚非。谁让老板对员工缺乏人文关怀呢?员工总应该保全自己的命,让自己健康地活着吧。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因为工作比较难,比较累,甚至是工作并不怎么难也并不怎么辛苦,仅仅是因为我们厌倦所从事的工作,仅仅是因为我们上班想轻轻松松,或者不满意薪酬待遇,或者对某位上司不满意,就动辄在工作时间内摸鱼,则是不可取的。
如果不存在内卷导致的威胁健康的沉重负荷、使一些人迫不得已在上班“摸鱼”的因素,从一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上班“摸鱼”肯定是不对的。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惰性。每个人,在不断和客观困难进行斗争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同时,也在不断同自己身上的缺点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得到进步。这些缺点,包括自己身上具有的惰性。
对自己身上的惰性的克服,完全靠自己的心态的调整和意志力的培养。
例如,几位年轻人,需要把从镇上买的化肥背到一座一千米的山上去,没有公路,只有走羊肠小道。其中一个人选择背了一百斤化肥,一个人选择背了七十斤化肥,还有一个人只背了三十斤化肥。他们背着不同重量的化肥,都觉得累,又都上了山。因为不背是不行的,这是他们的工作任务。
其实,那个背三十斤化肥的人,未必就不能背七十斤或者一百斤;那个背一百斤化肥的人,未必就不想自己背七十斤或者三十斤。只是,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不一样,对自己的毅力的磨砺的要求不一样而已。
我们常常说,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都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训练出来的,很多时候,是紧张繁重的工作环境逼出来的。
我们应该明白这个基本道理:作为地球上的打工者,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没有一件能让自己轻轻松松、心满意足的工作。当然也不存在不经过艰苦的磨练和呕心沥血的付出,就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能够轻而易举地为单位和社会创造价值,从而为自己创造好的生活的幸运。
每一棵成年的树,都经历了无数的风吹雨打,才形成了繁茂的枝叶和粗壮的根茎。
每一座桥,都承载了无数次重量的碾压,才横跨于大江大河。否则,要桥干什么,难道只是一道好看的风景?
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上天既不会给予我们特殊的眷顾,也很难遇到生命中重要的贵人垂青于我们,我们难以遇到侥幸的机遇,天上也不会掉馅饼。我们能够成为单位挑大梁的骨干,都是靠能吃苦、肯钻研,自己苦学出来的,自己苦干出来的。
打工人挣的每一分钱,每一次上升的机会,每一次加薪,都是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打工人每一份光鲜亮丽体面的生活背后,都有别人看不见的血泪和辛酸。
或许你用来“摸鱼”和抱怨的时间,别人却用来发愤工作,刻苦学习。当他们具备了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也就掌握了挑选工作的主动权,让自己有资本同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不如意的工资待遇叫板。当一个人具有了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工作能力,就会有底气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其次,从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的角度看,看法也完全相反。
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与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我们从事哪种工作,都是为别人服务的;同时,我们随时也需要别人提供的服务。
如果我们在上班时“摸鱼”,自己会觉得无所谓,甚至会觉得自己很聪明,觉得理所当然,觉得那些认认真真工作的人有些傻。
但是,当别人为我们提供服务时,他们上班“摸鱼”,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塞责,我们会对这种人的工作态度非常反感。
比如,当我们排着长队等待窗口的人办事时,窗口的工作人员却漫不经心,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接私人电话。好不容易轮到他给我们办事了,却不把要注意的事项全部交代清楚,我们问一项,他就只说一项,还满嘴不耐烦的语气,说我们缺身份证复印件,待我们把身份证复印了,又要重新排队;当我们重新排到窗口了,又说我们差社保卡复印件......,如此往返折腾,我们心里对这种“摸鱼”的工作态度有何感受?
还有,我们遇到一些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即使中午不休息加班加点也要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完,尽量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不让服务对象等待太久。而另一些人,则故意“摸鱼”,放慢工作速度,边玩耍边做,一件事从上午拖到下午,下午拖到第二天…..,这样做,他自己倒轻松了,却苦了服务对象,迟迟看不到办理的结果。当我们遇到这种上班“摸鱼”的人,心里又是什么感受?
再有,由于一些人在工作中“摸鱼”,玩忽职守,使产品质量不过关,导致我们买到的一些商品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心里是不是很气愤?
所以,凡事要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排除任务过重需要适度调整、短暂休息的特殊情况,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上班时间都不应该“摸鱼”。
良好的职业精神,正确的职业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靠“摸鱼”是摸不出来的。
大多数情况下,“摸鱼”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表现,不利于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不利于职业精神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尤其是那些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应该尽量在上班时间内少摸鱼,多做事,多接受艰苦工作的挑战,这样才能够让自己逐步强大起来,成为有本事的人,成为无论到哪个单位都会受欢迎的人。
上班摸鱼,既摸不出来好工作,也摸不出来高收入,更摸不出来好生活。
每一位打工者,还是应该养成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地工作。如此,方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去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摸鱼也不是今天才有,这种事古已有之。
你小的时候有没有好奇过,像苏轼、欧阳修这样的高级官员难道不忙吗?
为什么有时间去作那么多诗呢?
就算这两位比较清闲,那像王安石这种做实事的改革家总应该忙了吧?
但是人家的文集和诗集一样也没落下。
“打工人”摸鱼也就算了,皇帝老板也摸鱼。
以勤奋出名的雍正,不也还有功夫写《大义觉迷录》跟人家杠呢嘛。
不但中国人摸鱼,外国人也一样摸鱼。
我在ASML总部做算法,周围各个国家的同事都有,大家没事就是喝个咖啡聊聊天或者开个会讨论讨论,每天日子过得也挺惬意。
当时我琢磨着人家发达国家家底厚,所以不用玩命工作。
回国之后,我找了一份当时公认最忙的工作,去四大做咨询,这可是被称为拿命换钱的工作,我心想这回总该忙了吧。
这回还真是开始加班了,但加班都在晚上,白天却经常无所事事,为什么呢?
因为客户永远都在临下班时给你提供数据,而且还不会一次提供齐,而是像挤牙膏一样每天提供一点,这一点就只够你加班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白天又无事可做。
当时服务的都是大企业,我开始还纳闷,他们有这么忙吗,非要等到下班前才有空提供数据。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给我提供数据的人绝大部分时间也在闲着,因为他也在等别人给他提供数据。
不过我也观察到另一个现象,几位组里的高级顾问每天忙前忙后,看起来工作做得风风火火,于是我很好奇,大家手头都没有数据为什么人家就闲不着呢?
出于好奇我就暗中观察并虚心向人家学习,后来终于弄明白了他们在忙什么,大概90%的时间是穿梭于客户之间做着同一件事——“聊天”。
当然不只聊工作,天南海北什么都聊,其中工作相关内容估计能占10%就不错了。
这一发现让我如获至宝,由于实在无聊,我也硬着头皮打着访谈的幌子开始跟客户聊上了。
后来聊到什么程度呢?
他们公司内部组织打球都要拉上我,甚至有一位比较聊得来的部门经理工作上不顺心都来找我吐槽,我一度怀疑自己做得是心理咨询。
这应该毫无疑问就是摸鱼吧,可就是这个摸鱼法居然让我获得了客户的交口称赞,甚至有人还私下给我当时的领导发短信表扬我,最后那个项目在还成为了此类项目的标杆。
后来工作得久了,经历的企业也多了,国企、外企、创业公司、上市公司……
绝大多数公司中的绝大多数人其实都存在着摸鱼现象,至少他们跟“忙”不沾边。
但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还是觉得这些公司的效率太低以至于有些浪费生命,于是便自己出来创业,心想这回白手起家总不至于闲了吧?
确实也没让我失望,足足有半年时间是真的忙,只不过忙的内容还是“聊天”,这次是在面试中与各种候选人聊。
半年之后团队核心稳定了,业务框架和数据框架也搭好了,我又开始闲得无聊了……
经历了从国外到国内的各种公司,做过了从下到上的各种岗位,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古人有那么多时间“摸鱼”。
因为办公室的劳动是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本就是这样的节奏,这种节奏跟农民或者工人那种体力劳动的节奏完全不同。
为什么脑力劳动的节奏要比体力劳动慢很多呢?
因为公司对脑力劳动的需求本就没有那么大,大多数脑力劳动者在大多数时间里就是没有活干,既然没活干他们不摸鱼还能做什么呢?
你也不用不好意思承认,我自认是闲不住的人,可即便如此我也不得不承认我在绝大部分工作中都挺闲的。
于是有人又要问了,既然大家都这么闲,那为什么公司还需要那么多人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虽然每天坐在办公室8小时,但有效工作时间却很短,因为脑力劳动者不可能像工人师傅一样每天在生产线上满负荷工作8小时。
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人脑的运行机制不允许,人均工作有效市场短自然就要求人数多,这样有效工作时长的总量才能上去。
其次的原因是现在的工作分工很细,就算你有闲暇时间很多非本职工作你也做不了。
例如让财务去编程,或者让程序员去做内容运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就算有人闲着,为了保证职能的有效运转岗位上也要有人才行。
再其次的原因是沟通确实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让人分身乏术。
例如我在做咨询的时候为什么能让客户满意?
不是我比别人的方案好,而是我能让客户把我当作“自己人”,同样的方案我提出来人家就愿意去做,别人提出来人家可能就嗤之以鼻,这就叫“气儿顺事儿顺”。
当然还有工作峰值谷值的因素,权责分离的因素等等,每一个因素都会增加公司人力的冗余。
但是没有这些冗余你的公司还真就无法正常运转,谁能承受得了一个公司三天两头因为岗位缺人而导致的崩溃呢?
所以在现有工作机制下摸鱼是必然的,就算那些996的公司有几个敢说自己是全负荷?
那么作为管理者,你要如何处理摸鱼呢?
其实在我的团队里,我就大大方方地允许大家摸鱼。
不但允许而且鼓励大家摸鱼。但是摸鱼也要讲究方法,打游戏看视频就太浪费生命了,那么应该鼓励大家做什么呢?
一是多琢磨,二是多沟通。
所谓琢磨是琢磨什么呢?
琢磨业务,琢磨自己的职业生涯,我甚至让团队成员每半年更新自己的简历
上班遇到可以摸鱼一般都是以玩为主,但是也可以学习东西充实自己。
就拿我来说,我的工作并不是满负荷的,部分时间我会等待工作,等待工作的时候,我有看过短视频,因为短视频可以把琐碎的时间串联起来,有工作来了可以继续投入到工作中,不过短视频连续看了一段时间会让自己心情无法平复,再次投入工作中专注度和效率可能会下降。
除了看短视频,有的人可能会打游戏打发时间,但是其实打游戏我是不建议的,很多游戏不玩完是没法退出来的,如果有工作来了,就会影响到心情,往往游戏没玩好,工作也没做好。
除此之外,还可以学习东西来充实零碎的时间,比如看书、学技能、了解本职之外的知识都算学习,我比较喜欢的就是上网查各种我不懂的日常百科,包含美食、生活、感情、历史等等题材,特别是历史类的东西我看的最多,一旦工作来了,可以马上放下文案,全情投入工作。
以上是我的一些心得,对于一些零碎的摸鱼时间还是有所帮助的,但是如果有大量工作的时候是不建议摸鱼的,为了偷懒而故意摸鱼,对自己和身边人都不是一件好事,领导会不喜欢我们,要做一个努力的打工族,加油!
上一篇:摸鱼新出的游戏叫什么
下一篇:摸鱼新出的游戏叫什么游戏